由于現代工業和現代農業發展帶來的環境污染,使食品污染問題日益成為公眾關注的焦點。隨著經濟的發展和公眾環境意識的增強,公眾的消費觀念和消費行為正發生深刻的變化。在食品領域除滿足溫飽外,公眾已開始追求安全、營養、高質的食品消費。為了實現這一目標,世界各國都在努力改善現代農業生產體系和現代食品加工方法,以努力協調環境 —資源—食品—健康之間的關系。
我國提出發展綠色食品是有現實背景的。首先其順應了世界食品貿易結構變化。當前世界食品工業正進入一個新的轉折時期,即消費者對食品新的需求時期。這一時期的特點是世界各國普遍加強了對食品科學研究,重視開發新產品,特別是運用新技術開發新產品;具有高技術含量的食品、無污染食品及保健食品成為20世紀90年代乃至21世紀國際市場最有發展潛力、為廣大消費者所喜愛的食品。目前世界范圍內綠色食品銷量僅占整個食品銷量的1%,預計到未來可達到10%,只要能夠精心組織,大力發展生態農業,我國綠色食品開發將有廣闊前景。
其次,它符合我國的現實國情。近十幾年來,隨著經濟的迅猛發展,城鄉人民收入大幅提高,居民人均消費水平也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。從食品消費方面看,我國城鄉居民的營養水平已經達到國際制定的平均熱量攝入水平。公眾對食物的要求由數量型轉向質量型,并開始關注食品的安全保障問題。
由于綠色食品是無污染的安全優質營養食品,這一特征決定了綠色食品的生產開發有巨大的市場潛力。國家某權威機構調查發現,以下三部分人可望把日常消費食品的大部分提升到綠色食品的檔次:一是收入穩定的知識階層,他們了解綠色食品含義,出于對自身健康的長遠考慮,愿意多花點錢消費綠色食品;二是在國內旅游暫住或定居的外國人以及少數歸國華僑,其中不少有食用綠色食品的習慣;三是追求時髦的富裕階層。據推算,這三類人群全國如果能達到1000 萬,每人每年消費2000 元綠色食品,便會形成2000億元的市場。再從目前我國綠色食品消費狀況看,我國發達地區特別是大中城市居民食品消費中,綠色食品消費呈現上升勢頭。
人們消費升級,催生綠色食品